內容簡介:所謂研究性學習是指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從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選擇并確定研究專題,用類似科學的方式,主動獲取知識、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該課程內容具有廣泛...[ 閱讀全文 ]
內容簡介:一、校本課程在地理教學中的定位 根據《新課程標準》關于課程建設的指導思想和理念,地理教學的教材建設應該由國家統編教材、地區教材和校本教材共同組成,其中校本教材的...[ 閱讀全文 ]
內容簡介:一、問題從哪里來 所謂問題,就是客觀事物之間的矛盾在人們頭腦中的反映。在我們日常生活和學習中經常會碰到各種各樣的問題,這些問題中既有我們疑惑不解的,又有我們感興...[ 閱讀全文 ]
內容簡介:(2007年10月27日上午 考試時間120分鐘,總分100分) 一、名詞解釋題(共10分,每題5分) 1.有效教學 2.研究性學習 二、選擇題(共20分,每題2分) 3.提出“最近發展區”理論...[ 閱讀全文 ]
內容簡介:一、整合教材要符合課程標準的要求,適合學情 1.認真解讀課程標準,精確把握三維目標 教學目標不能按照教材來制訂,而要依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準確把握高中地理教學內容...[ 閱讀全文 ]
內容簡介:教學目標是指通過教學活動對學生身心發展變化的期望。據此,我們可以把高中地理教學目標界定為通過高中地理教學活動,對學生在地理知識、技能、方法和地理觀念、行為等方...[ 閱讀全文 ]
內容簡介:在暑期新課程教師培訓活動中, 筆者上了一節研討課,課題是《問題研究———月球基地應該是什么樣子的?》(人教版),課的成敗得失暫不去多討論,只是在上完課之后,反思課前準備...[ 閱讀全文 ]
內容簡介:基礎教育地理課程設計是一個系統工程,初中階段和高中階段地理課程是一個整體,兩者之間既有分工又有密切聯系。地理課程標準對高初中地理學習提出了具體目標。學生經過初...[ 閱讀全文 ]
內容簡介: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根據新課標編寫的實驗教材(以下稱新教材)正被不少省市所接納;根據原大綱編寫的教材(以下稱舊教材)也將慢慢地淡出歷史舞臺。筆者認...[ 閱讀全文 ]
內容簡介:一、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對課堂學習的理解 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來理解; 1、學的實質是學習者的主動建構。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不是老師向學生傳遞知識信息、學習者被...[ 閱讀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