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明代有位地理學家,叫徐霞客。他從小就對山川地理十分感興趣,且地理知識豐富,十分喜歡游覽和探險。1637年正月,徐霞客來到了湖南衡陽,并準備游覽湖南茶陵麻葉洞,于是他就向當地的老百姓打聽一下這個麻葉洞的有關情況。一位老百姓告訴他:“麻葉洞里有神龍虎怪,從來沒人敢進去。”說完,他還奉勸徐霞客千萬不要去那兒冒險。但出乎意料的是,徐霞客不但沒有被嚇住,反而顯得非常高興,因為他向來喜歡搜尋奇險美景。
之后,他就和仆人一道舉著火把進洞探險。進去之后,他仔細查看了洞穴的結構,并沒有發現什么妖魔鬼怪,而是發現了千姿百態的石灰巖地形,有石鐘乳、石筍、石柱等。
當他安全返回洞口之后,他就把他在洞中所見的一切告訴了當地的老百姓,并一再告訴他們洞中絕對沒有妖魔。
南方氣候潮濕,石灰巖接觸或滲進了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就會發生化學反應,引起石灰巖溶解。經過漫長的地質年代,石灰巖被塑造成千姿百態的峰林、洞穴、洼地等。地理學上對此有個統一名稱,叫喀斯特地貌(舊稱巖溶地貌)。
徐霞客經過30多年旅行,寫有天臺山、雁蕩山、黃山、廬山等名山游記17篇和《浙游日記》《江右游日記》《楚游日記》《粵西游日記》《黔游日記》《滇游日記》等著作,除佚散者外,遺有60多萬字游記資料。死后由他人整理成《徐霞客游記》。世傳本有10卷、12卷、20卷等數種。主要按日記記述作者1613~1639年間旅行觀察所得,對地理、水文、地質、植物等現象,都做出了詳細記錄,在地理學和文學上卓有成就。
本文標題:徐霞客巖洞探險的故事
手機頁面:http://m.dljs.net/dlkp/zatan/90111.html
本文地址:http://www.asiie.com/dlkp/zatan/90111.html